日期:2025-08-27 15:30:55
民国,是一段新旧激荡、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岁月。当一组泛黄的老照片徐徐展开,时光仿佛被拉回那个特殊的年代。
1948年的上海,国民党正搞所谓的“行宪”选举。你看照片里一名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裳、头戴针织帽的苦力工人,正俯身专注地将选票投进一个木质票箱中。那时候上海老百姓日子难透了,物价疯涨,钱跟废纸似的,吃饭都成问题。
国民党搞这选举,说是让大家选代表,其实大多是走过场,普通工人哪有啥真正的话语权。所谓“神圣的选票”,背后更多是国民党想维护统治的把戏,选举完了,老百姓该受的苦一点没少,压根没解决啥实际困难,就是国民党自导自演的形式活儿罢了。
展开剩余87%这张照片是30年代的昆明集市,那时候抗战正打得激烈,不少地方被日本人占了,昆明作为大后方,涌来好多外地老乡。
你看这集市多热闹,摆摊的、买东西的人挤得慌,有本地老百姓,也有外来的,大家在这儿买卖东西、讨价还价。虽说战争把日子搞得紧巴,但集市里的烟火气还挺足,能看到当时昆明人咋过日子的,也能感觉到大家在艰难日子里照样要好好生活的劲儿。
这是一张1939年西安老照片,瞅瞅画面,几个穿传统服饰的姐妹儿凑在一块儿,桌子前挂着个写着“救护处”的横幅,旁边还立着个募捐箱,背景是老掉牙的砖墙,透着股历史的厚重味。这可不是摆拍,1939年西安正被日军炸得鸡飞狗跳——比如1938年6月,日军狠狠轰了西安火车站,炸死上百平民,伤者多得数不过来。
照片里这些女汉子估计是自发拉起的救护队,忙着抢救被炸伤的乡亲,那募捐箱里装的可能是她们省吃俭用攒下的救命粮。抗战那阵儿,西安吃尽了苦头,1937年“西安事变”一出,城里人更拧成一股绳,互相帮衬,硬扛过日军的疯狂进攻。
这是一张照片,呈现出日军空袭后,西安的房屋沦为废墟的惨状。画面里,大片砖瓦碎石堆积成山,建筑只剩残破的墙体与框架,原本的屋舍结构支离破碎、满目疮痍。几位孩子在废墟间活动,他们的身影在荒芜的废墟背景下,更显战争带来的残酷与悲凉,无声诉说着日军空袭给城市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。
这张拍摄于1920年夏河拉卜楞寺的照片,展现出独特的高原人文与自然场景。背景是连绵的山峦,远处错落分布着拉卜楞寺的建筑,古朴而庄严。
前景里,一人骑在牦牛上,身着厚实的传统冬装;另有一位人物站立着,身着装饰极为繁复的民族服饰,衣物上缀满带有圆形纹样、流苏等的精美饰品,工艺精湛,尽显民族特色。
这是一张展现抗战时期西安少年兵肖像的照片。少年身着破旧、缺乏规整样式的衣物,因物资短缺,衣服看起来难以提供良好的保暖与防护,甚至有些破损,身上还别着简易的标识牌。
尽管没有像样的军装和充足物资,吃顿饱饭都很艰难,但他目光坚毅、表情严峻,从神情中能感受到其内心满是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。
这是一张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,画面里一群西安少年整齐列队站立。他们身着厚实却略显破旧的棉衣,部分少年戴着帽子,衣着样式朴素且带着岁月的磨损痕迹。少年们神情严肃而坚毅,虽年纪尚小,却已透出准战斗单位的姿态。
背景是户外场景,树木枝干光秃,地面质朴,更衬出当时环境的艰苦。在全民抗战的氛围中,西安的军队与百姓积极备战,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也被组织起来,接受与战争相关的教育,时刻准备为抵抗日本侵略贡献力量。
照片中,一名守卫身着带有毛皮装饰的长款冬装、头戴皮帽,手持枪械,站立在一处建筑的入口旁。建筑墙体旁立有竖幅标牌,上面写着 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”。需要明确的是,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” 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扶植的傀儡政权,是日本侵略中国、妄图分裂中国的工具,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。
这张照片呈现的是1938年11月7日,在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大阪总社的场景。画面中,几人围坐在铺有白色桌布的桌旁,桌上摆放着餐具、酒杯以及花卉装饰等。
“蒙疆联合自治政府”头目德穆楚克栋鲁普(右二)正在签字,内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(右一)、“蒙疆”副主席于品卿(左二)、夏恭(左一)在旁观望。“蒙疆联合自治政府”是日本侵略者扶植的傀儡政权,德穆楚克栋鲁普等人的行为是背叛国家与民族的汉奸行径,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。
这是一张1911年上海的照片,画面中一群人正聚集在一处张贴报纸的地方阅读。人们穿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,有的戴着帽子,有的留着长辫,姿态各异却都专注于报纸内容。彼时,武昌起义爆发,辛亥革命拉开序幕,报纸成为人们了解革命形势与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。
发布于:四川省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